吃茶去是什么茶(吃茶还是喝茶)

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吃茶去是什么茶这个问题,吃茶还是喝茶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吃茶去的禅意是什么

吃茶去的禅意是:

1、禅茶:一叶落而万象生。

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茶,凡茶都有善有恶,极品好茶有善找不出恶,上品好茶善多恶少,中品茶善恶兼备,下品茶恶多善少。

工艺精良的古树普洱生茶最接近极品好茶。300年以上的树龄,古茶树生长环境近乎原始,无与伦比的花香蜜香,不可思议地持久耐泡,这些只要留心便可观察到。

金刚经说:“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见种种色。”品茶须眼观种种色,狭义而言首先是观察茶色和汤色,通过茶色和汤色了解茶叶的身世是否清白?保存是否完好?考究出生、品相、工艺、存放,等等。

通过眼前的茶叶,可以想见茶树生长的环境,由此知彼,由近及远,由小见大,见一叶而知天下,一叶一菩提,则近乎道矣。但是如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,那就不足以语禅茶。

2、禅茶:品出隐恶扬善。

泡茶要泡出茶的好,品茶要品出茶的好,这便是隐恶扬善,隐茶之“恶”,扬茶之“善”,扬长避短,趋利避害。

隐恶扬善是真正的大智慧,无论什么茶其实都善恶同体,隐一分恶便少一分恶,扬一分善便多一分善,实在功德无量,于人于事于物都是如此。

品茶一定要品好茶,好茶一定源自好山好水,背后一定有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,一定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,必定会由内向外散发出来。品茶就是要品出这种好来,这种“好”是看得见,品得出,感受得到,如好好色。

3、禅茶:品出禅静的味道。

虚无不受,静无不待。虚静二字是禅茶的精要。“静”,首先是环境要安静,其次是说话要平静,最后是心灵要宁静。

荀子讲过一种“虚一而静”的大清明境界,万物莫形而不见。《大学》也说,知止而后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

《老子》更是“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”虚静之心,恰如一面明镜,物来必照,照影不留,常用常新,品味禅茶要有明镜照物的心态。

禅茶的要义是由茶入禅,通过品茶品味虚静禅意,通过虚静禅意了知万物,进而品味人生,品味大千世界。

说话须平声静气,细声慢语,斯斯文文,最要紧的是心要静下来,不急不躁,慢条斯理,才能听到你想听的,才能听到你原本听不到的。

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大巧不工,世上很多声音人听不到,很多人能听到的声音大多数人听之不闻,有的根本没听到,有的听见了但没留意,有的听了但没听清,也有的是听到了假装没听到。

4、禅茶: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
佛在灵山莫远求,灵山只在汝心头。人人有座灵山塔,好向灵山塔下修。

这首诗讲的是禅宗修行的法门,即心是佛,修行在自己,无须向外攀缘,品味禅茶也是如此。

有些人一讲禅茶,首先想到的是在寺庙里品茶,或者是与大德高僧一起品茶,又或者品茶环境一定要有清雅佛意,茶具要精美古朴,最好茶叶还是僧人妙手亲制,焚香奏乐更是标配。如此这般,与禅意已相去甚远。

凡此种种,都是执着,如果痴迷于此欲罢不能便是着魔,贪嗔痴是也。真正的禅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定慧圆明并不依赖于环境,更不依赖于器皿,“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生无所住心”。

禅意无处不生,机锋无处不在,在平凡中发现禅趣禅意。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禅茶不但应该素其位而行,而且应素其器而用。

无论在哪里都处之泰然,富贵时可以禅茶一味,贫贱落魄时也可以禅茶一味,在他国异乡依然可以禅茶一味,出门在外,找不到茶壶、茶杯,只有咖啡杯和玻璃杯,因地制宜,用咖啡杯当盖碗,用两个咖啡匙隔茶,依然可以泡出色香味俱全的茶来,依然禅茶。

5、禅茶:“参话头”要参出禅意

禅茶“参话头”难就难在要听得见言外之意,弦外之音,“参话头”就是要在平凡无奇的话语中参出真意来。

比如赵州禅师的“吃茶去”,有人说是“直指佛心、见心成佛”的悟道方式,有人说有直指人心的力量,也有人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推搪,而我则认为这是阻断习惯思维的断喝,打开顿悟之门的开关。

金刚经有言:“如来说一切诸相。即是非相。又说一切众生。即非众生。”真相背后有真相,事实后面还有事实,现象分分钟是假象,“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”。如何认识真理,如何认清真相?这些道理难以言说,说了就不灵,道家所谓“道可道非常道”,佛家所谓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

常言说,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,有人喜欢说禅茶,也有人标新立异说“茶禅”,对我来说不管是禅茶还是茶禅,都要言之有物,都要自利利他,都要真的端起杯来吃茶,不吃茶谈禅茶,只能是空谈禅茶,最后难免成了口头禅。

吃茶去是什么典故

赵朴初的五字禅言“七碗受至味,一壶得真趣,空持百千偈,不如吃茶去”。

意思:豪饮七大碗玉液琼浆固然滋味无穷,但比不上品一小壶香茗的真情趣。拥有千百条高僧的偈语又如何?参尽枯禅皆不是,还不如放下一切,喝壶茶去。

表达一种恬静悠闲的处事态度。

同时吃茶去是赵州禅师的一则著名的公案,这个津津乐道的美谈始于赵州柏林禅寺的从谂禅师。

扩展资料:

典故:

1000多年以前,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,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。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,“你以前来过吗?”那个人回答:“没有来过。”赵州禅师说:“吃茶去!”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,问:“你来过吗?”这个僧人说:“我曾经来过。”

赵州禅师说:“吃茶去!”这时,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:“禅师,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,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?”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,监院答应了一声,赵州禅师说:“吃茶去!”

对“吃茶去”这三个字历来也是见仁见智的,这三字禅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,也从而奠定了赵州柏林禅寺是“禅茶一味”的故乡的基础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吟茶诗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吃茶去

赵州禅师“吃茶去”是什么意思

去接触去体验。

吃茶去的由来:

1000多年以前,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,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。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,“你以前来过吗?”那个人回答:“没有来过。”赵州禅师说:“吃茶去!”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,问:“你来过吗?”这个僧人说:“我曾经来过。”

赵州禅师说:“吃茶去!”这时,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:“禅师,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,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?”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,监院答应了一声,赵州禅师说:“吃茶去!”

扩展资料:

赵州禅师的人物一生:

赵州禅师(778年~897年),法号从谂,祖籍山东临淄,出生地曹州(今山东菏泽),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。他幼年出家,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,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。

唐大中十一年(857),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,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,弘法传禅达40年,僧俗共仰,为丛林模范,人称“赵州古佛”。其证悟渊深、年高德劭,享誉南北禅林并称“南有雪峰,北有赵州”,“赵州眼光烁破天下”。赵州禅师住世120年,圆寂后,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,谥号“真际禅师”。

遗著:十二时歌

赵州禅师在赵州观音院驻锡期间,生活极为艰苦。他的《十二时歌》就是对这段“村僧”生活的真实写照。直至临终前的两年,赵州禅师才得到燕赵二王的供养。现把赵州禅师的《十二时歌》录之于次,以激发后代禅人对这位老禅师的深切怀念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吃茶去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赵州禅师

好了,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,如果本次分享的吃茶去是什么茶和吃茶还是喝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!